卖方(投行)分析员主要靠体力,买方(基金)分析员主要靠脑力,所谓记得住数据,评得了宏观,推的了股票,背的起黑锅。买方分析师的核心工作是向基金经理推好股票,给出了投资建议如果未被基金经理采纳,但股票又涨了,基金经理可能会怪你推的不够坚定,分析员也为此背了黑锅。

CFA考试
 
  为了推好股票,分析师们平时的工作上需要又快又准地收集好数据,综合信息做出判断,再得出自己的判断,如果能做到六成的hit rate就算是不错的表现了。
 
  这得首先早起上班,每个买方风格不同,不过基本大家都会在开盘前坐下,一般七点半到八点多就都到了;然后开始浏览当天的新闻和研究报告,这些多为卖方分析员整理好,非业绩期早上可能二三十封,全天大概得上百封,以了解自己跟踪的板块中,有哪些股票可以交易;接着消化下,迅速开内部晨会,然后等待市场开盘,观察股价表现,有异动的,打电话问问卖方分析师,如果有感兴趣的会议,再去听听,这样一直到收市。
 
  间中需要对市场、行业、公司正在发生的事做判断,做做model,算算估值,看看业绩,推测下各种信息已经有多少price in到股价中。比如说跟踪的公司开始做手游了,那么就要看看前景好不好,能不能赚钱,虽然可以找卖方分析师要点数字,但他们的估计不一定准,最后的判断还是得自己来。
 
  市场收市后,不代表工作结束,一些白天没空看的研究报告开始看,行业杂志、金融杂志、宏观杂志都要关注。如果是generalist(什么都看的分析师),那么什么都要了解:大宗商品、利率、外汇,伊波拉病毒、政府大选,自然灾害、宏观经济、日本政治、欧洲太阳能反倾销官司、上要能研究女人喜欢什么化妆品鞋子,下要知道哪款芯片利润**。因为任何一件事情都可能会影响你的仓位。
 
  这是待在办公室所需要做的事情,买方分析师也需要经常出差,和国内的同行周周出差相比,香港的买方分析师出差的频率已经算是比较低了。之所以要出差调研,因为有些功课光在办公室自己琢磨报表,和卖方分析师打电话,是不够的:比如市场竞争情况怎样,公司管理层文化是什么样的,每只股票个关键点不同,也需要不同的调研。
 
  这里specialist(跟踪固定的版块)出差差距也是蛮大的。金融股分析师就是跟人行、发改委、金融机构各种高大上的开开会(当然政府部门是有效不需要出来见投资者的,很多都是卖方分析师的安排);房地产分析师就是全国各地看房子,一天换一个城市的紧密行程也是有的;消费股分析师参观商场、店铺、代工工厂等;食品饮料那就得去去牧场、生产工厂;再接地气一点的多在工业类别,什么看看矿,探探油田,参观下各种生产线等等。
 
  然后出差回来根据情况写个note,到底这公司你是喜欢还是讨厌,基金经理是买还是卖呢?不同的基金有不同的风格,大基金一堆基金经理和分析师,分析师在公司内部的角色有些像卖方分析师;也有紧密联系式,几个分析师support一个基金经理,实时讨论。关键是给出赚钱的策略和股票。
 
  开篇说过分析员还需要背得起黑锅,对分析员来说,最怕的基金经理类型:比你笨的,比你人品差的,自己没思想的,以及不赚钱的。因为很多分析员的薪水和基金经理赚钱能力密切相关,能赚钱说明基金经理的市场观点是正确的,就算是个臭脾气,也能从基金经理身上学到东西。
 
  因为对买方分析师来说,能够学到东西是非常重要的一环,这也是他们为什么说自己不装逼的原因之一,保持谦虚的态度,才能和别人多学点。其二,投行装装逼可能还有助于拉来生意,但买方分析师要是不踏踏实实干活,市场很快就会回报你不好的成绩。
 
  但是知识丰富又不装逼也是买方分析师的双刃剑。很多行业中只要你努力,就会有结果的,比如努力卖煎饼果子的黄太吉,努力创业的马云,但是投资这个行业,即使你再努力,也可能落在40%的错误中。所以买方分析师也好,基金经理也罢,必须有强大的心理素质,脸皮得厚点,千万不能有太强的自尊心、不允许自己出错,不然会在一个仓位上把自己给坑死的。
 
  和交易员不能够有效离开市场一样,买方分析师也是同样,一些职业病包括,什么是都会拿股票投资做比方,看问题总是具有怀疑精神,喜欢挑毛病。代入生活中,和妹子的感情喜欢看看自己的upside能不能offset downside risk。出去吃饭看到大街小巷都在喝北冰洋,“哎,这渠道铺的不错啊,哪家公司,上市没?”逛个街,“你去看看今年prada的包好看么,价格怎样,我得算算毛利率。”“这个感应器,就是某某上市公司做的,他们今年的业绩真的是很好啊,我得再加点仓。”“那个护肤品你们女生觉得怎样,我调研了一圈,觉得很不错啊,你们竟然还不知道,太out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