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从事海外对冲基金的工作有10年了,感觉对冲基金在国内**的变化是它变得时髦了,如果多年前富豪们在谈论**的投资动向时总是离不开房产,股票和艺术品等等,那么现在最值得吹嘘的则是投资了某某对冲基金,参加了某某私募高层聚会,见到了海外的某某投资大师,因为虽然每家对冲基金都各有特色,但高大上的对冲基金共性是都有一个明星经理和一个极高的投资门槛,许多基金还要对投资者进行“尽职调查”,比如投资者的可支配金融资产必须达到一个底线(数千万至上亿,而且**投资标准在上百万到上千万不等)的才能够配置其一部分资产到该基金,就是为了分散风险。这个据说是投资界最神秘的领域,已经变成媒体相当喜闻乐见的话题,那么对冲基金到底是什么?
其实如此种种的限制使投资对冲基金本身就成为投资者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而这也解释了其本质之一,即对冲基金不是一个大众投资品,曾经不是,以后也不会是。对冲基金的定义其实很简单,我是这样总结的,实际上对冲基金是一个私募性质的,可以运用多种投资工具(尤其是金融衍生工具),并且基金经理以高的风险调整后的收益为目标并参与分成的一种理财工具。
许多人翻译对冲基金为避险基金,因为英文叫Hedge Fund,这个Hegde有避险的意思,而且对冲基金用许多的金融工具作为对冲,理论上起到了避险的作用。实际上这个理解是片面的。我们做投资的有一个标准,就是离开收益谈风险是没有立足点的,同样不谈风险说收益也是没有意义的,衍生工具对于对冲基金来说,更多的提供了投资的杠杆和进行方向性投机或套利的较有效工具,那么是否这个工具本身是降低了基金的暴露头寸(即对冲,或减杠杆,降低风险配置),或是增加了净头寸(加杠杆,增加风险配置),取决于基金的策略和目的,而未必一定是降低风险的。所以许多市场中性的基金,比如现在国内买一揽子股票并做空沪深300期指,从而控制净仓位接近为0,有效规避市场系统风险,可以说是避险的基金,但令一个极端比如说宏观对冲基金,几乎仅使用衍生工具做趋势交易和跨资产的多空套利,则无法称为避险,而只能说对冲。
为什么对冲基金一定是私募的?因为只有私募才可以不披露基金的策略,持仓等一系列行为,而这正是对冲基金吃饭的本钱。本质上,对冲基金的盈利都是来自于基金经理对某一领域深入骨髓的了解,包括其定价机制,市场错位和信息不对称。而从法律上来看,美国1940年《投资公司法》规定:少于100人入股、不公开对外发行证券的投资基金,可免于登记注册。对冲基金就属于这类投资基金,从而避开了接受监管及定期报告和披露经营信息的义务。
为什么对冲基金经理一定要参与基金收入分成?对冲基金的业绩分成一般是2/20,即基金每年收2%的管理费和20%的业绩提成,即使在对冲基金名声扫地的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这个业内铁律也没有被打破,因为这个机制是激发人的动力的根本。之所以这个行业集中了所有细分领域的最人才的人群加入,因为收入是上不封顶的,没有最多,只有更多。而出得起**工资的对冲基金行业实际上垄断了各个业内的人才,造成优势聚集。比如说你投资一个石油公司,普通投资者只能依赖投行的报告,但对冲基金可以聘用业内**的地质专业老师,并实地考查,计算出石油储量,并折算成应有的市值看看是否低估,这就是对冲基金的能量。
其实我在和国内以及许多业外的人才,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是对冲基金为社会到底贡献了什么?我最常用的回答是资本市场的价格发现。很多人又会问,价格发现和价格操纵你分得清么?难道没有对冲基金就没有价格发现了吗?我的答案是很不谦虚的说,是的,不但分得清,而且肯定的说没有对冲基金这种机制,价格发现就无法做到极致。
实际上对冲基金**目的就是在其最擅长的细分领域攫取Alpha-超额收益,投资的确定性会转化为业绩回报上极高的收入风险比,而这就足够引导资金流向该对冲基金。那么什么是确定的收益,我们业内常说的就是价格错配,而且基于许多被认证的金融模型,价格错配理论上会被纠正,那么纠正错配本身就是投资机会。
这里我举两个例子,一个是简单的,比如说沪深300期指最开始上市时因为参与度不够,和现货组合总是存在差价,或多或少,这就导致了通过一些高频手段,每当差价达到一个范围就做多一篮子成分股票,做空股指期货,进行套利,而这个套利本身就是获得alpha,而对市场的贡献就是纠正价格错误。再说个复杂点的,我本身是做全球宏观的,今年5月底开始美国联储开始释放退出QE(量化宽松)的信号,导致国债市场的利率出现大幅飙升(并最终导致了6月20号国内SHIBOR市场的混乱),而且我们从利率期货上看,市场反应最激烈的时候投资者预期美联储加息的时间甚至提到了2014年的年初,这是对美联储前瞻指引和其对QE的态度的一种误判和错配,其实长期的低利率和QE并不存在因果关系,都是联储维持宽松政策的一种形式,这种误判的纠正需要以国债利率尤其是3-5年期的利率大幅回落为标志,而在国债期货市场做相应的布局就是alpha。
对冲基金在法律框架之内,短期聚集巨大的资源进行逐利的本性,使对冲基金成为一股非常可怕而又有效的力量,从而在某些时候起到非常重大的作用。这里我举的例子就是欧债危机,欧债危机就是对冲基金挑起,并由对冲基金结束的(起码目前来看尾部风险已经大幅降低),而结果就是欧洲周边国家的财政赤字通过一系列艰苦的改革,从而得到了稳定,也稳定了欧元区。
那么对冲基金是怎么做到的,我会在本杂志后续的期刊里为大家详细分析,这里我只简单说以下。欧债危机的本质是欧元区内部竞争力不平衡的危机,表现是核心国家的顺差和财政盈余以及周边国家的逆差和财政赤字的逐年积累,并导致了周边国家债务的不可持续积累,2008年金融危机全球的政府加杠杆(比如中国4万亿投资,美国赤字一度达到10%),欧洲周边国家的债务水平被大幅扯高。而平衡这个天平的**办法就是欧元区内部竞争力的再平衡,如何让这些民主国家通过降低工资,减少支出,延迟退休这一系列直接拉低选票并会导致执政党下台的政策就是一个无法逾越的障碍。如何实现,只有通过一场危机。欧元区的建立拉低了周边国家的国债利率和低融资成本,而对冲基金则是率先在国债市场上打破了这种均衡。大规模的抛空西班牙和意大利的国债,并扯高利率,使其政府在现有的财政基础上无法负担过高的新发债券的利息,因为一个国家如果本身是财政赤字,而且又面临不断增加的债务和利息,那么没有结构性改革大幅削减赤字是无法走出这个死循环的。欧债危机最终促使了改革的发生,没有对冲基金的巨大能量冲击这个系统,那么这个改革永远不会发生。在2012年底,当大部分欧洲国家议会(经过几轮的政党轮换)通过一些列紧缩措施后,ECB欧洲央行终于推出了OMT(无限量的宽松机制),这个信号又吸引对冲基金重新配置欧洲资产,同时作为欧盟对于听话的政府结构改革的一个支持。这也是为什么我强烈看好欧洲资产的原因,而对冲基金则是这一切发生的不可或缺的力量。
好了,CFA协会作为全球**的金融专业组织,在海外有非常丰富的资料和文章,本刊立足于把**进的金融实践和理论引入国内,对冲基金作为这个领域里最有活力,**创新和探索的机制,将是我们的立足点和出发点。本刊不仅会有较专业的海外金融大师的文章,也会有国内私募大佬的供稿,也希望得到读者的反馈和支持。
感谢第一财经传媒和一财陆家嘴杂志,我们相信CFA协会和第一财经的合作将会为国内的金融界做出自己的贡献。
(作者:郭涛 CFA, 全球宏观基金投研总监, 上海特许金融分析师协会战略顾问,本文发表于《对冲基金》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