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人生抱负是45岁开始就不用工作。45岁前我会奋力拼搏,赚尽可能多的钱,然后我就去做慈善。我一直有一个梦想——我要开世界上**的敬老院。”赛男微笑着说。她为访谈选了一家颇有格调的咖啡厅,给自己点了加白兰地的爱尔兰咖啡。

CFA考试
 
  赛男的老家是中国北方的沿海省份山东,2003年获SM2奖学金从济南来到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赛男来自一个相对优越的中产阶级家庭,父亲是公务员,母亲是医生。
 
  “从小我妈妈就教育我要有雄心壮志”,赛男特别强调她成长经历中的这个侧面。她说母亲是一个医术高明的大夫,应该得到比她现有的更高的地位和社会认可。1980年代末母亲刚生下赛男后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去日本进修,但她为了尽母职抚养赛男,放弃了这个机会。如果那时她去日本“镀金”,那今日的发展将会更好。也许是因为这个遗憾,赛男的母亲总是告诫女儿说,人年轻时要敢闯敢拼,敢去挑战和发展自我。
 
  自小培养宽广视野
 
  赛男觉得和周围很多中国同学比起来,她自小就培养了更宽广的视野。“小时候爸爸妈妈会带我到全国各地去玩。妈妈总是提醒我:不要以为我们在济南的日子就不错了,天外还有天!我父母从来没带我去过北方的城市——除了北京;每个暑假他们都带我去看那些南方发展得很快的城市,比如厦门、广州、还有香港!所以我来新加坡的时候虽然觉得这里的确很好,但没有像其他有些人那么被震撼到,毕竟我已经去过香港了。”
 
  和很多高中阶段就获得奖学金来新的得主一样,赛男也对她度过预科的方式抱有不少懊悔之情。她觉得很多本来可以用在提升自我的大好时光都被浪费掉了。
 
  但大学毕业后,赛男又重新点燃了雄心之火,相反的,很多人则是在找到一份稳定饭碗后变得自满、消极。“不管是学习,工作,还是别的方面,我从来都会给自己设定目标,人在25到30岁之间这段时间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段时间做了对的事,专心发展事业,可以比那些在这段时间松懈下来的人超出很远。20多岁时其实精力还是很好的,如果不抓住这关键的几年,以后就走不远。我很想拼一下。在交朋友这件事上我也是有选择性的,没有什么进取心的人,我也没什么兴趣和他们来往,因为没有共同语言。”
 
  想往更高处走
 
  虽然赛男在南大读的是大众化的电子工程专业,她的志向是成为一名银行家。大四那年,她申请了花旗银行在新加坡的一个投行职位,并突破重围,杀入最后一轮面试;但仿佛上天戏弄人,后来那个职位被取消了,据说是因为2008年开始的那场金融风暴的影响。
 
  赛男只得退求其次,先找了一家期货交易公司,等待再申请投行的机会。用她的话说,这是“骑驴找马”。作为期货交易师,赛男的收入不错;同时,她还结识了一个本地男友。但当她接受访谈的时候,赛男已经和男友分手,而且也跳槽到了另一家交易公司。
 
  她强调说,她不想停下,想往更高处走;离开前一家公司是因为她觉得那里已经不能给她什么学习空间了。由于一时还没法进入梦寐以求的银行业,赛男就选择了她目前就职的这家规模更大的交易公司。薪酬有了一定提高,职业发展前景也更加乐观。
 
  工作的同时,赛男决定自学自考注册金融分析师(CFA)资格。“每天我都是早上5点钟起来啃CFA的书才去上班。然后整个周末差不多都用在学CFA上。”她介绍说,“我打算把CFA拿下来,然后再读一个伦敦城市大学的金融远程硕士。反正我是不进投行不会罢休的!”
 
  雄心也体现在其他面向
 
  访谈时的赛男年方26,她有效不急着找一段稳定的关系,更别说结婚。事实上,赛男把早早结婚看作胸无大志的典型表征。“为什么不尝试更多的事和人呢?不同的人能给你的生命带来很多不同的东西,可以丰富你,不是吗?”她带着自信的微笑,似问而非地问到。
 
  尽管已经与前男友分手了,赛男还是对他心存感激的,因为他帮赛男发掘了自己,更加大胆地表现她作为女人的魅力,甚至是风骚。